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聊天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4 - 4 4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例外管理与无为而治 依刘说项
未知 梅约与曹刿   [ 日期:2006-01-23 13:17 ]

       杨兆宇 


   

    梅约与曹刿,一个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现代人,一个是古代人,是什么把他们俩个联系起来了呢?学过管理,有中国文史知识的人一定知道是组织制胜的结果──士气把组织联系在一起。
"士气",按字的解释是指军队的战斗意志,士气对军队有着重要的意义,士气高昂的军队常常可以在人员、数量少的情况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在人数少的情况下克敌致胜。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事例。如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三国曹操军队的统一山河,近代共产党以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正规军,国外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之战,靠得也是士气,士气成了人们判断两支军队谁胜谁负的最重要判据。常常超过人员数量的对比,武器装备的对比,士气高的军队战场上如此,竞技场上也如此,人们常常根据士气高昂的球队和其他体育代表队的"冠军相",士气高昂的球队也常常不负众望,笑在最后中国乒乓球队和美国篮球队都是士气最高昂的队伍,因此也是世界上一流的球队,而中美两国的足球队就不可能有如此高昂的士气。
   战场上如此,竞技场上如此,商场上亦如此。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也是重其士气,士气高昂是公司取得成功的最大保证。公司的经营和战场、竞技场上一样,只是有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而已。士气高昂也是公司安渡危机的法宝。很难想象一个员工都不愿承认属于哪个公司的员工的公司是一个成功的公司,从管理范围来说,国有企业是士气最高的企业,从1994年起,500强的前4名被日本占了,去年全球100强,日本一国就占了41家,日本企业的员工士气高昂,相信自己的企业是世界之最。好的企业,对公司的标志厂服、厂旗、厂歌有一种国民对国徽、国歌、国旗般的敬重,人人都以身为企业员工为荣,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笔者曾到过省内各市地讲授管理课程的经历,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华新公司的士气。华新公司并没有专门的教室,教室只是随时找的一个房间,但从华新人的经验总结中,从学员们课前全体起立,背诵公司的培训口令的一刻,我就感受到了华新的士气之高,令人感到这里如同黄浦,如同抗大,感到这里人才济济,这个公司拥有成功的法宝。
士气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真正使它成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却是近两个世纪的事情。在管理历史上是最先提出士气问题的是美籍澳大利亚人乔治·依尔顿·梅约(GEORSE ELTON MUYO,1980-1949),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梅约领导了有名的霍桑试验(BLOTHRAW EXPERIMENT)。梅约等对试验中的材料加以研究后得出了三条重要结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管理存在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来提高士气"。实验中的另外两个结论分别是:(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梅约等人认为, "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组织,企业中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梅约把士气提高到理论高度,为管理科学的健全奠定了基础。
   梅约的合作者费茨·罗林利斯伯格(FRITL G ROETHLISBIGER,1898-1974)还专门写了一本叫做《管理和士气》的书,他认为一个人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一个组织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他的工作,对他工作中的同事以及对他的上级的感觉。"按梅约·罗林利斯伯格等人的观点,工人产率的提高与生产条件、工资报酬的变化只是第二位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同工人的共同表向即士气有关,而士气又同工人的满足度有关。工人的满足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士气越高则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而工人的满足度又存在于两个因素:(1)工人的个人情况,即工人由于某个人历史,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个人想法和情绪;(2)工作场所的情况,即工人相互之间或工人与上级之间的关系,梅约等人一致认为,士气的高低取决于上级和下级的直接接触时间、所谓职工的满足度真正是指职工的安全的感觉和归属的感觉。这些社会需求方面的满足,因此,管理人员的能力在于同时具有技术一流经验技能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满足企业效率逻辑的能力同是工人非逻辑的感情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当对管理人员进行训练,请他众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学会通过同工人交流来了解其感情的技巧,以便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晨得到平衡。工人通过社会机构徕取得别人的公认,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立志为管理组织的目标而合作并负有关服务。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谈论士气的,当是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曹刿。曹刿生卒年不详。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协助鲁庄公指挥了长勺之战。这是依靠士气,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齐进攻鲁,是强国欺负弱国,但结果是鲁胜齐败,当鲁庄公问曹刿如何得胜之时,曹刿回答:"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在这里曹刿就明确地提出了打仗靠士气这一命题,并指出谁的士气高谁就能获胜。此外,曹刿还对怎样才能获得士气也有精妙的论述。这在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的一段对话中就能表现出来,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的观点是只有国王为百姓尽心尽力地做事,才能获得举国上下的士气,才可以为战。而小恩小惠是不能遍及全国的,人民并不会跟从国王,而诚心的祈告也不能得到神的信任,神也不会降福给国王。
   曹刿的寥寥数语,不仅提出了士气的重要性,而且还说明了如何获得士气。对我们炎黄子孙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曹刿的论述比梅约的论述早2617年。 



[ 阅读字体大小: ]
引用这个评论 liweiwei 于 2006-05-05 10:21 PM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