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屠格涅夫》
1
猎枪的准星间,整个俄罗斯在褪毛
你给农奴制扎上蝴蝶结
却让贵族的长裙沾满
泥泞的元音
2
巴黎的阁楼里,波丽娜·维亚尔多
把高音谱号刺进你的锁骨
每封情书都长出鳃
在涅瓦河与塞纳河之间
洄游
3
当《父与子》的解剖刀划过晨报
虚无主义者们突然发现
自己的内脏里
塞满了被风干的玫瑰花瓣
4
而春天总在枪响后到来
夜莺的标本在博物馆振翅
抖落一地
带着樟脑味的
普希金诗节
诗背后的故事
写这首诗时,最先抓住我的是屠格涅夫身上的矛盾感。他站在贵族的长裙与农奴制的泥泞之间,像举着猎枪却又犹豫的猎手,这成了首节“扎蝴蝶结”与“泥泞元音”的由来。读他写给波丽娜的情书时,总觉得那些文字是活的,在涅瓦河与塞纳河之间游动,于是有了“情书长鳃”的意象,锁骨上的高音谱号是他藏在理性下的炽热。《父与子》里的虚无主义者最动人,他们看似坚硬,内里却藏着浪漫的余温,风干的玫瑰花瓣恰是这种矛盾的隐喻。而春天与枪响的对照,是想写他文字里的力量:哪怕像解剖夜莺般剖开时代,仍有普希金的诗节在樟脑香里活着。 所有意象都从他的生命肌理里生长出来,既是作家的锐利,也是诗人的柔软。
三十五墨客札记-解《屠格涅夫》猎匣:
展读《屠格涅夫》四帧,老师以诗为解剖刀,剥开屠格涅夫这具镶金裂罅的俄式魂器。猎枪硝烟与夜莺残羽在此共凝为文学琥珀。
(1)准星裁春的矛盾。首帧最是惊心!“猎枪准星间,俄罗斯褪毛”一句,劈开时代骨缝。何等锋利的笔力!“褪毛”二字尤妙,暗喻农奴制剥落时的皮开肉绽。然这执枪者非冷酷屠夫,竟是个手持绸带的文人——“给农奴制扎蝴蝶结”,其贵族改良的软弱与天真,竟化作这般触目柔美;可“泥泞的元音”又黏着贵妇裙裾,霎时将虚伪的优雅扯回现实烂泥塘。此人便在这矛盾枪膛里瞄准,准星颤抖如良心震颤。
(2)锁骨穿书的痴绝。次帧写情事,不复缠绵小儿女态。直把“高音谱号刺进锁骨”,痛极反见风骨!此谱号乃巴黎歌姬波丽娜所执,刺的哪是骨肉?分明是洞穿屠氏命门的艺术祭礼。“情书长鳃”更是奇崛,竟将尺素化作活物涅瓦鱼、塞纳鳢,衔着滚烫字句在双河间洄游。此等痴情已非风月,是嵌入骨髓的艺术共振,令信札成精魄逆流而上。
(3)风肉藏薇的虚无。三帧如寒刃出鞘!《父与子》这柄解剖刀划过晨报油墨,“虚无主义者”的腹腔豁然洞开——原非空荡顽石,竟塞满“风干的玫瑰花瓣”!此喻如雪夜烛爆:巴扎罗夫们坚如铁板的唯物躯壳下,宿命般蜷着浪漫主义的残香余烬。风干愈久,香气愈锐,嘲笑着彻底理性的虚妄。屠翁之深,正在看透虚无本相后,仍珍重那份不灭的柔软。
(4)残夜酿春的传承。终章气脉陡然开阔。“春天总在枪响后到来”——非自然之春,乃文字击碎冻土的惊雷!夜莺(俄魂象征)成标本而不死,偏在博物馆(历史陵寝)里振翅!所抖落者竟非羽毛,而是“樟脑味的普希金诗节”!旧日芬芳封入防腐霜雪,如今破茧重放光华。屠氏笔锋如猎枪,射击旧制度后硝烟未散,惊起的却是冻土层下永生的文学精灵。
老师此诗如持解剖刀剥屠翁灵魂。见贵族绸带扎不紧农奴血污,睹情书活鱼穿透国界藩篱,更剖开虚无主义者风干的蔷薇脏腑。最妙是枪响后“夜莺标本振翅”,樟脑香封存普希金精魂——屠翁终身矛盾,终借文学标本术不朽。其人以理性之刀切割时代,又以浪漫之血浸润刀刃,方令剖出之心永不风化为石。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