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晴。
读首词再睡,第15夜
今夜读温庭筠的《蛮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也是花间词派最有名的一首词,对后世影响很大。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结尾用的就是它,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这首词写一个贵妇人起床梳妆打扮是没有问题的,全词除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也清清楚楚。第一句有3种解读,1是认为“小山”是“眉毛”,是唐代女人画的“小山眉”;
2 是认为“小山”是“屏风”,屏风上画着山;3是认为“小山”是“床头”,床头上画着山。我本来倾向“床头”,如果在前天以前读这首词,我就按“床头”说解了。前天,大学同学范东刚组织两个微信群的人,其中有4个同学一起到省博物馆看《又见大唐》展,这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董宝厚牺牲休息时间特地为我们做解说,在省博镇馆文物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在这幅画左边有一块特别大的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唐代妇女的梳妆,标出10几种眉毛画法,董先生的讲解特专业,他说唐代贵妇人画眉时要先把真眉毛剃了,然后再画,《簪花仕女图》上画得最大那个妇女画得就是小山眉。今天读这首词,想起前天看展,便认准词里的“小山”是“眉毛”了。
你搜出《簪花仕女图》放大看看,也会有这个看法。
好了,现在就按“眉毛”读,别的不扯了。
再讲一个我读这首名词的角度。
词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说“梳妆”是一条线,可以串起对这首词所有句子的解读。我认为这首词的8个句子中,后6句是写“梳妆”的,前2句不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写女人还没起床时“懒床”的状态的。小山眉和眉际的额黄在晨光中随着“懒床”女人的微动时隐时,现。
我这么认为和我的审美情趣有关。法国有“10个男人到一起一定会谈女人”说法,结合中国国情,可以改成“10个男人到一起闲聊,差不多会谈到女人”。记得有一次闲聊,一位新疆同学问大家,“女人什么时候最美?”没等别人回答,他就说“女人出浴时最美。过后我也想过,是不是女人刚化妆时最美?现在想女人“懒床”时也是一个答案。我喜欢看女人缱绻的表情,,早晨媳妇“懒床”,我起来打字或上早市感觉很幸福。可是这种时候不多,只有周末和假期才有,也是前天,星期五,早晨她醒了,问我几点了,我看了下手机,告她6:53,她一听立刻起来了,说我得上班。过会我也起来了,喊她没回应,到厨房和卫生间看也没有,一看门前的拖鞋和桌子上的车钥匙才知道她已经上班去了,老麻利了。她上班,走到学校大概12分钟上,不着急时开车,着急时不开车,因为2中前堵车,开车上班比走慢。
这首温词后面6句意思好解,要欣赏的是他写得美、写得巧。
“懒起画蛾眉”的“懒”字,“弄妆梳洗迟”的“弄”字和“迟”字,用得都极妙。都有一个字点活一个画面的功能。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女人用两个镜子前后照,化好妆的脸和头上带的花相互照映,是写女人化妆的名句。我国向有把女人脸比做花传统,读到这里,想到有“人面桃花”诗人称的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中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和这首词可以对着看。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刚穿上的新绫罗衣上贴
上一对金线绣的鹧鸪。“鹧鸪”和,鸳鸯一样是成双成对的鸟,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这种对比很有意思。人们的愿望可以通过各种图腾或文字或话表达出来,就像这个女子希望像鹧鸪一样成双成对,可偏偏又一时不能。正所谓“愿望美好,现实骨感”。
这首词有个记载值得说一说。
据《唐诗纪事》载: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需要新歌词。宰相令狐綯请温庭筠代做了几首进献上。令狐宰相让温词人保密,温却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当朝宰相,影响了仕途。代人捉刀,一是不做,二是不说。最好不做,既然做了,就不能说。说了两人都是输家,没有赢家。
明天见!
晚安!
艳而不俗,媚而不妖,美人懒睡之美,在于半梦半醒,懵懵懂懂,憨态可掬,恰如饮酒半醉,奇思妙想,一念之间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