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晴。
各位朋友晚上好!
今晚我们从五代词的一个重镇西蜀的花间词到另一个重镇金陵的南唐词。南唐词是我国诗歌从唐诗到宋词过渡的桥。桥上的冯延巳开北宋词风之先,李煜变伶工词为文人词,词史就这么定格了。从今晚起我们连续用11个晚上读南唐词,通过这些词走过词史这座最美的桥,进入北宋词。
南唐词重要词人是二主一相,按年龄排序,我们从冯相词读起。先读他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开头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词史上就有一个故事:一次,南唐文人圈里开趴,皇帝李璟取笑冯延巳,对他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神回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龙颜大悦。君臣心领神会,原来词人多有闲愁,“越没要紧则愈佳”。冯词写闲愁,李璟写的也是闲愁,这里,冯指的词是中主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李璟和冯延巳的有关系颇似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他们既是君臣,又是文友,常在一起唱和,出了很多有趣的文坛轶事。
冯词第二句“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写一个思夫的女子闲着无事在花间小径里撩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过片头句“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还是描写那个女子形象,独自倚着池边的栏杆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末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整天思念丈夫,但丈夫还是没回来,正发愁时,听到喜鹊的叫声。
我欣赏这首词的首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春宵一刻值千金”,那被风吹皱的一池春水就像那个女子起伏难平的心。春来了,丈夫却不回来,面对大好春光,女子不由得生出思春思夫情绪。
把心情比作池塘里的水,风比作使情绪波动的事绝妙。这个比喻让我想起美国电影《金色池塘》,影片情节的展开始终是在优美如画的金色池塘中渐渐呈现,美丽的池塘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和人生感悟。影片结尾时亨利·方达主演的老年诺曼和夕阳下平静池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可用池塘比喻人生,有风就有波浪,风大波浪就大,就像人情绪造成的心理波动,幼年时波动小,逐渐波动变大,中年时到达高峰,壮年时开始变小,老年时归于平静,看什么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去看了,这时,你不但能在平静的池塘里看到万事万物的真实影像,也能看到本真的自己。年轻时甚至中年时,由于有情绪波动,看到的万事万物是变形的,就像波纹大的池塘映照出来的物象一样。
《金色的池塘》剧照
明天见!
晚安!
网友留言:
读杨老师品诗,若平湖把舟,进退自如,左右逢源,妙!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