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下载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5 - 10 4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读首词再睡,第41夜 读首词再睡,第43夜
未知 读首词再睡,第42夜   [ 日期:2025-10-25 18:19 ]

       2019年12月1日,星期日,晴。
早晨八点半打车去看王守勋老师。
到他家后聊了一会儿近况。他送我两本诗集,一本《醒来棱角》,是今年5月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是《种子踩痛春天》是今年10月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一年出两本诗集,都有500页左右,真了不起!王老师今年正好80岁,他的勤奋太让人佩服了,他和我讲他住院的时候左手打点滴,右手都在写作,平时一天写两首诗,住院反而写3首。只有一个字“服”,可为我榜样,希望我能学得来。
下午和于老师、王老师一起回庄河大学城。

读首词再睡,第42夜
今天本来准备按朱选和胡选宋词顺序读范仲淹词,但一想杨选得有杨选逻辑,朱选和胡选这两个历史上最好的选本都把柳永排在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祈和欧阳修之后,我认为不妥,因为无论从出生先后还是从对词的贡献大小排,都应是柳在他们之前。按时间说,柳永生卒年份,两种说法,一为(984-1053),一为(987-1053),从晚的年份说也早于范仲淹(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991-1055)、宋祈(998-1061)、欧阳修(1007-1072),选词人要有先来后到。从词的重要性讲,有“杜诗柳词”说,意为诗是杜甫的好,词是柳永的好。学柳永做词的人最多,秦观是苏门弟子,可他做词还是学柳,尽管他在老师面前不好意思承认。定好词人后,选其词时按写作先后排或按重要程度排或按类别排,这当是我选词人和选词的基本逻辑。据上面逻辑,我们应该读柳词了,柳词是词史上李煜词后的又一高峰,甚至有人说“人间最美是柳词”,峰有多高,词有多美,我们从今晚开始细读。

今晚读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雨霖铃》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和其他词人的不同之一就是其他词人的代表作是一首,
如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柳永的代表作是3首。多数人认为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柳永在仕途受挫,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这首词写男女离情别绪,词中写景即写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极致境界。词以冷落凄凉的秋色为背景衬托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仕途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更加感到前途渺茫。
  上阕写和恋人饯行时的难分难舍。
  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点出时空,萧瑟凄冷的秋天和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都门帐饮”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下片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我朋友吴峰认为这句是这首词的词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我朋友吴峰认为这句“本词第一佳句”,我认为当为“柳词中第一佳句”。其实这也是化用吴先生话,因为,柳词这首最好,而最好的一首词中的第一佳句,就应当是全部词句中最佳句了。东坡很在意柳永,有意无意中喜欢和柳永比较,俞文豹《吹剑录》载,一天东坡在翰林院,见一位善歌的幕僚,他就问:“我的词比柳七如何?”幕僚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东坡大人的词,须关西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认为他的评价非常精到。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柳永是写男女离别情的高手,写得又多又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得住词人中第一,而这首词又是高原中的高峰。
这首词高二语文课本中选过。
明天见!
晚安!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