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下载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5 - 10 4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读首词再睡,第43夜 读首词再睡,第45夜
未知 读首词再睡,第44夜   [ 日期:2025-10-25 18:33 ]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晴。
读首词再睡,第44夜
今天我们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也有人认为柳永的这首词写的最好。这首《望海潮》之
前,人们多用赋的形式写一座城市,如东汉班固《两都赋》、魏晋左思的《三都赋》。以词的形式写都市柳永既是首创者也是写得最好的词人。
这首词是柳永赴京城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从家乡崇安来到杭州时作的。当时他才20岁左右。
在这首词里,柳永一反常态,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富庶景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说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气势磅礴,笼罩全篇。杭州地处东南,地势重要、交通便利,是从前吴国三郡的都会,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柳永到杭州后,看过这座大都市,以他少年拿云之志,写了这首大赋才能表现的词。三句中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儿有如烟的杨柳,彩绘的桥,风儿吹动帘子,帷幕青青,大约居住着十万户人家。这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住户的富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高的树围绕着堤岸的沙滩,怒吼着的江涛卷起霜雪似的浪花,钱塘江天堑望不到边。由市里说到郊外,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天然的钱塘江守卫着杭州。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街市上罗列着各种珠宝,家家都满是五色丝绸,人们都争比斗富。这三句,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这首词上下片没有明显的写景和抒情之分。下片仍写杭州之美,以及杭州人快乐富足的生活。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和外湖,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风光,清秀美丽。又有三秋桂花,十里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高度凝炼,抓住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时羌笛
之声悠扬,夜间菱歌从水上传来,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笑逐颜开。“泛夜”、“弄情”,有互文性,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余骑随从
簇拥着主将大旗,您在沉醉中倾听箫鼓的奏乐,吟咏、观赏着山水烟霞。这三句写达官贵人在西湖游乐的情景,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再找一个好日子,把这些美景都请人画下来,可画带回朝廷夸耀一番。“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耀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这是一首干谒词。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柳永到杭州后,偶然听说两浙转运使叫孙何是跟他叔叔柳宣同榜中进士的孙何。柳永希望以晚辈的身份前去拜会,希望孙何给予提点或帮助。但是孙府门禁森严,难求一见。于是他请当地著名的歌女,嘱咐她在孙何的宴会上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孙何被词作所吸引于是询问作者,最后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将他打发走了,并没有提拔他。虽是一首干谒词,但柳永写得并不直白,而是通过歌颂杭州城的繁华、百姓安居乐业来衬托出地方官治民有方,深得人心。
这首词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
《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广为流传,一百多年后,万里之外的金国还有人传唱。金主完颜亮听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抽鞭渡江之志。他当时赋诗一首: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他的意思非常直白,就是要像当年的秦始皇一样,将金、宋两国的“车、文”统一!为此,他将调遣百万金兵,踏平南宋,立马西湖第一高峰吴山之上,睥睨天下。
后来,南宋诗人谢处厚写过一首诗: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谢诗人在诗里说,谁唱的这支曲子?赞美杭州十里荷花、三秋桂花。哪里知道草木虽然无情,却会引发金兵渡江南侵,牵动万里长江之愁!他把金兵南侵的责任推给了《望海潮》这支曲子,推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歌词。
明天见!
晚安!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