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下载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5 - 10 4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读首词再睡,第46夜 读首词再睡,第48夜
未知 读首词再睡,第47夜   [ 日期:2025-10-25 18:41 ]

       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晴。
读首词再睡,第47夜
今天我们读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好就好在最后2句,在近代出名也出在这2句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没有这2句,谁也不知道柳永的“凭阑意”,因为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人长时间站在高楼上凭阑远望,微风吹过,衣裳轻拂,人却不动。草色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似有无尽的春愁,黯黯地从天边升起。下片中的“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没有最后2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放荡,有了这2句,谜底揭晓了,是为一个深深爱着的女人。为了这个女人,衣带日见渐宽松也不后悔,为她甘愿形容憔悴。
吴峰先生今天说:“读这首词有点像猜谜,上阕是谜面,下阕出谜底。谜面是提问:无言谁会凭栏意?谜底是答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所以说像猜谜,是因为词人一直在说春愁:伫倚危楼,烟光残照,对酒当歌,索然无味。而这春愁到底在愁啥,因何而愁,最后突然揭晓,大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和我上面的说法不谋而合。
我和画家朋友说过,仕途和商业上的成功可能是父母和家族激励的结果,艺术上的成功则主要是异性激励的结果。对男人是女人激励的结果,对女人则是男人激励的结果。而且这个异性或者是追求一生始终没有得到的,如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一生不忘的劳拉,但丁一生不忘的贝特丽丝。得到了,就不一定有那么大激励作用了。就像胡因梦说的:“同居无美人,同居无伟人。”或者是经常换人,如画家齐白石和毕加索。柳永这个词人属于经常换人那种。
这2句在近代有名是因为王静安。王的那本《人间词话》64则,则则精彩,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宋词中集了3句,组合为成大事、做大学问者的3境界。王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其中第二种境界就是柳永这首词的最后2句。第一种境界和第三种境界我们讲晏词和辛词时再讲。这里我们只讲“成大事、做大学问者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爱一个女人爱到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无怨无悔,爱是最好的老师,把对女人那种无限深情的爱用在事业上、用在做学问上,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即成功者必定这么做了,当然还不是充分条件,即这么做了也不能必定成功,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天分。
2003年我到辽阳上课,请辽阳书法家李如彪给我写过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国昌老师帮我配了一个很漂亮的框,作为春节礼物磅我,我很喜欢,一直挂在我学校工作室长沙发的上边,来客人时,喜欢用它做背景和客人合影。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王国维的第二境界让我想起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outlier)中提出的10000小时定律(Ten thousand hours law)。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练习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10000小时定律。
没有10000小时的练习,或者说大约5年时间持续不断的练习,即便有莫扎特的音乐天才,也只是灵光一现,不会成为音乐大师。人们以为李白作诗很容易,斗酒诗百篇,别忘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就是说李白的,他早年读书是下过苦功的,作诗也下过苦功。只是到了后来,他进入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沈阳一流书法家李仲元先生说:“没有30年功夫成不了书法家。”30年多了点,对天分一般的人而言,10年还是必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坐10年冷板凳,别谈做学问。”坐没坐10年冷板凳,是一个人做没做学问的判据。
明天见!
晚安!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