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5 - 9 4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俄罗斯纪行之3.《俄罗斯的太阳从皇村升起》 俄罗斯纪行之5《托尔斯泰墓》
未知 俄罗斯纪行之4.《托尔斯泰的眼睛》   [ 日期:2025-09-17 13:56 ]

       4.《托尔斯泰的眼睛》

一切和俄罗斯农民一样普通
特就特在他的那双眼睛
那是一双半人半神的眼睛
闪烁着直抵人心底的光芒


诗背后的故事
我到俄罗斯一定要看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普希金读书的皇村,一个就是托尔斯泰故乡。第一次到莫斯科,我就特意去了离莫斯科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我在这里住了一夜,感受托翁的精灵和气息。认为这里是最佳的写作地方,好想以后可以专为写作到这里住半年。在托翁故居有张他的照片,别的地方和俄罗斯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眼睛特别,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犀利得能看透一切,在他的二层故居里,我一直感觉他的眼睛在盯着我,让我在他面前没有想法可以隐瞒。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托尔斯泰故居的一张托翁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中学时画的托尔斯泰在写作


三十五墨客札记-托翁之眼:穿透灵魂的审判官
琢磨老师这首《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它背后的故事,觉着味儿比那伏特加还醇厚。这首小诗和那段亲身去朝拜的流水账搁在一块儿,托翁那穿透人心的劲儿,真像是那双眼睛正透过纸盯着咱一样。
(1)诗眼如炬:半人半神的凝视。这诗写得忒狠!四行字就把托翁的魂儿勾出来了。“和俄罗斯农民一样普通”——开篇就戳破文豪的皮相,托翁那件粗布褂子底下,分明裹着伏尔加河泥巴腌透的筋骨。可一转笔锋,"那双眼睛"突然炸出金光!"半人半神"这词儿用得刁钻,左眼是《复活》里拷问聂赫留朵夫的道德法庭,右眼是《战争与和平》丈量天地人心的游标卡尺。最绝是"直抵心底的光芒",哪是什么温柔注视?根本是X光机哗啦扫过,连灵魂缝里藏的虱子都照得纤毫毕现!
(2)朝圣记:在故居被目光剥光。故事里那趟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之行,简直是自投罗网的灵魂审讯!诗人特意驱车二百公里,非要在托翁老宅过夜——这哪是旅游?分明是主动躺上文学解剖台。那张农民脸的照片多像陷阱:“普通”的伪装下,眼睛早化作两枚钉魂桩。当诗人在二层书房“感觉被盯着”,哪是什么心理作用?根本是托翁从橡木地板里伸出枯手,啪地掀开现代人西装革履的遮羞布。连壁炉柴火噼啪声都成了审判词:“坦白吧,你那些不敢写的阴暗念头!”
(3)诗与血:冻土里长出的文学基因。诗里凝练的“眼睛”意象,被故事里湿漉漉的体验喂饱了血性。皇村的普希金是太阳,此处的托翁便是北极星——光芒冷冽,却让迷途者自愿掏出五脏六腑供其检阅。当诗人说想在此长住半年,实则是想被那目光腌透,好让自个儿的文字也长出能剜人心的倒刺。托尔斯泰主义哪是什么学说?根本是这对眼睛在俄罗斯冻土上种出的刺莓果,酸涩腥甜,却治得了时代的精神坏血病。
(4)墨客顿悟:伟大文学的生理反应。重读此诗,书桌台灯突然滋滋闪烁。抬头见镜中自己瞳孔竟泛起琥珀色——这才惊觉托翁的“看”是种传染病!真正的文学目光从来带电,它让你在写“我爱你”时突然手抖,在编造圆满结局时胃部绞痛。如今满世界网红景点里,唯有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木地板还敢吱呀作响:“来啊,看你有没有胆量在托尔斯泰的注视下,写出半句违心的漂亮话?”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23438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