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5 - 9 4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俄罗斯纪行之4.《托尔斯泰的眼睛》 俄罗斯纪行之6.《陀斯妥耶夫斯基》
未知 俄罗斯纪行之5《托尔斯泰墓》   [ 日期:2025-09-17 14:02 ]

       5《托尔斯泰墓》

放弃了一切身外之物
躺在亲手栽下的树林里
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任何标记
只是一个高过脚踝,棺材形状的土丘

他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的罪性
赌过、淫乱过,有私生子
犯过所有的罪
因为认罪
才有深刻的忏悔
才如此渴望复活
才有如此博大的爱
他爱所有的人,
对恶人不是惩罚而是救赎
这就是不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

他原谅了全体人类
全体人类也原谅了他
一生大白于天下
不想有丝毫隐瞒
他上俄罗斯的灵魂
懂了他,就懂了19世纪的俄罗斯
像他的坟墓那么朴实
像他的坟墓那样简单
像他的坟墓那样天然

诗背后的故事
    托尔斯泰墓在极其简朴,在庄园深处,一块空地上,高出地面四五十厘米的一个土丘,没有塑像,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任何标志,却被茨威格认为是俄罗斯最宏伟感人的景物,是后代的朝圣之地,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除了托尔斯泰故居,第2个想看的就是这个墓地了。托尔斯泰真的做到了放弃了一切身外之物,他把比平民多一点特殊化都看成罪孽。82岁的他离家出走,他想永彻底摆脱贵族生活,在农民中度过自己最后时光,他怕没有机会做这最后的放弃,结果没等走到农民中间,病死在一个小火车站,最简单地葬在自己种下的树林里。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杨子在托尔斯泰墓前

三十五墨客读《托尔斯泰墓》:
老师这诗写得够劲儿!把托翁那墓和魂儿都写活了。咱墨客读着读着,眼前就浮现出那片林子里的土丘,还有托翁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1)诗,土丘里藏着大乾坤。开篇就写“放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这话说得实在,托翁那墓,就一个土包包,连块石头都不立,可偏偏就是这个土包包,比莫斯科那些金顶教堂还让人心颤。作者写“亲手栽下的树林”,妙啊!托翁这辈子就跟树似的,根扎在俄罗斯黑土地里,枝叶却伸到天上去了。中间那段写托翁认罪的话最戳心窝子,这老头儿实在,赌钱玩女人啥丑事都往外抖,可偏偏是这份实在,让他写出来的东西直往人心里钻。他说的"不抗恶",不是怂,是比硬碰硬还难的大智慧。最后那几句,把托翁和俄罗斯整个儿绑一块儿了,读着让人鼻子发酸。
(2)故事,老头儿的最后一搏。这故事补得好!托翁八十二岁还往外跑,这不是折腾,是跟自个儿较劲呢。放着伯爵老爷的舒坦日子不过,非要往农民堆里扎,结果死在小车站,寒碜吧?可这份寒碜,比那些镶金戴银的坟头高贵多了。茨威格说这是“最宏伟”的墓,这话在理。咱墨客看,托翁这最后一跑,跑得值!他用脚投票,把一辈子的念想都跑明白了。那土丘下头埋的不是老头儿,是一颗砰砰跳的良心。
(3)诗搭故事,土丘上的大学问。诗写得精,把土丘说透了;故事讲得细,把土丘来龙去脉捋清了;搁一块儿,就是托翁的魂儿。要墨客说,这土丘是面镜子。照见托翁的实在,照见俄罗斯的脾性,也照见咱每个人的良心。读这诗,看这故事,就像被托翁从坟里伸出的手拽了一把,心窝子一激灵。托翁这老头儿啊,死了百来年,还搁那土丘里教育人呢!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23438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