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宇
组织日益虚拟化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强调核心资源的时代,是一个靠核心资源链接其他资源完成各类组织使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学的核心资源是什么?有人说,是环境优美的校园+几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有人说,是藏书几百万册期刊几千种宏伟壮观的图书馆。有人说,是经费充足、仪器先进的实验室。这些都不是。大学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大学的核心资源是大师。
什么是大师呢?大师首先应该是他的专业领域里最活跃、最前卫的人,用另类语言说是他那个领域中最牛的人。这样的人,再有不低于他的专业水平人品道德,我想基本上可以称为大师了。这是大师的一般判据。具体地说,谁是大师呢?清末民初的清华园里,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和陈寅恪堪称大师。梁启超一杆如椽大笔,写尽春秋,笔锋到处,无不出彩。然而大总统的20万大洋却买不来他一篇文章。赵元任通晓全国各地的方言和数国语言,人称八哥,又可以教授高等数学,他的平等待人和奖掖后进的师德一直为后人传颂。王国维治史,把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了500年,在人品上容不得一点暇疵,为此不惜负出了生命的代价。陈寅恪被称为“教授的教授”、20世纪第一块做学问的料子,人品上也是无可挑剔。他们高在哪里?他们高在学贯中西。和当时满口洋文的学者相比,他们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满口“之乎者也”的清末学究秀才相比,他们又深深刻了解西方文化。从当代看,北大的季羡林堪称大师,在对东西方文化的研究上,当今中国无人能出其右。这样一位学术泰斗竟能耐心地为一个新生看一个小时的行李而毫无怨言。从国际上看,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因斯坦是大师,20世纪没有哪位科学家像他那样深远地影响着世界,而他在普大并没有要求拿最高的工资,生活极其简朴,常为自己占用了别人的劳动而自责。更令人钦佩的是,当以色列人请他当总统时,他都不为之所动,他说,对自然,我知道一些;对社会,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不能去当总统,我还是搞我的自然科学吧!
